首届航天科技成果转化论坛成功举办
11月14日下午,在第二十七届高交会期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支持、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主办的“擘画苍穹•让产业迈向太空”首届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峻,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林,深圳市、宝安区、珠海市高新区等各级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多个院所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金融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共同参加活动。


本次论坛聚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论坛汇聚政府、产业、科研、金融及港澳多方资源,搭建航天科技成果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资本及政策对接的高层次平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本次高交会及论坛,不仅仅是航天科技成果展示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合作共赢对接的桥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峻致辞表示,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有完善的市场机制,活跃的创新生态,雄厚的创新基础与完备的产业链,为航天技术转移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生态与产业基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将积极落实央地协作,在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的基础上,打造航天级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主平台,推动航天科技的创新优势与深圳的产业创新优势“交会对接”,携手高质量发展。
就进一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推动更多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李峻副总经理提出,要共育创新生态、夯实融合创新基础,在“深化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强国建设”上全面发力;要共筑产业生态、夯实产业基础,在“大力发展商业航天支撑航天强国建设”上全面发力;要共创应用生态、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在“加快构建航天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全面发力。

论坛圆桌对话环节
六位来自政府、企业、金融、高校
和行业协会的嘉宾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
促进产业升级与生态构建”
展开深入交流,凝聚共识
助推航天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应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资产经营部部长唐磊介绍了中国航天科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实践与展望。依托现有技术积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不仅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等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也将成为新兴商业航天领域的开拓者、应用者。
深圳市新质生产力科技促进中心主任王辉阐述了深圳科创青藤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该体系以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评定为核心,通过“六库+三循环”模式构建成果转化生态服务链条,为深圳培育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创新动能。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键从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布局概念验证中心、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大风险投资支持力度等多个维度,为航天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创新提出建议。
香港氢能联盟秘书长何基章分析了香港氢能发展现状与挑战,他期待香港与大湾区及国际伙伴合作推动氢能技术应用。
澳门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国家级众创空间)创办人颜至宏分享了澳门大学创新创业中心推动技术从概念到产业化的项目实践案例,展现了在创新生态打造与产业转化机制构建的丰富经验。

论坛上,由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与深圳新质生产力科技促进中心共同设立的“深圳科创青藤商业航天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和“深圳科创青藤低空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正式揭牌。双方将重点推进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成果在深圳落地转化。
同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新设的深圳航天芯宇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此次新揭牌的深圳航天芯宇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孵化平台的最新成果,成为航天科技在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效转化的一个生动缩影。

项目路演环节
一批前沿航天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多家单位的专家、项目负责人现场演示了低空综合飞行服务管理平台、“制、储、运、用”氢能产业化项目、天成先进“九重”技术平台、商业航天太阳翼产业化重点项目,推动技术供需方面对面交流、实打实对接。

此外,论坛还发布了无人机倾转伺服机构、相控阵多功能智能感知雷达、低空无人机氢燃料电池、四维耘田·时空一张图平台等新产品,彰显了我国在航天科技产业化领域的坚实实力。
逐梦寰宇,擘画苍穹
智聚科创,赋能未来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
是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在推动航天科技成果转化道路上的
一次重要探索与成功实践
展望未来,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
构建更加高效的成果转化体系
将航天科技成果
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动能
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