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星空,共襄善举——仁才教育助力首师大“若·星空”公益项目

2025-11-17 15:19   来源: 互联网

在川西北高原的若尔盖草原,首都师范大学“若·星空”研究生支教项目已静静耕耘十四载。这项始于2011年的公益行动,由首师大一代代研究生志愿者接力深入高原课堂,开展长期支教、学业辅导与师资培育等行动,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安多藏区,如璀璨星辰,默默照亮无数孩子的求学路。

如今,这片星空又添新光。在首师大2025年“再印初心”校友返校活动之际,仁才教育以校友企业与教育同行者的双重身份,正式助力“若·星空”公益项目。这一行动,既源于总校长王慰卿作为首师大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感,更是仁才教育始终如一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时代使命的生动体现。

一、初心再印,仁才牵手“若·星空”

项目调研阶段,王慰卿校长率仁才教育相关工作人员,专程赴首都师范大学,与校方就“若·星空”支教项目进行深入交流。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军,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孙士聪,校友办公室主任白向宁、研工部老师以及支教研究生代表共同参与座谈。双方围绕支教实践、学生发展、师资建设等议题坦诚对话,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支持边远地区教育发展,拉开了仁才深度参与公益行动的序幕。

10月25日,首师大举办“再印初心”2025年秩年校友返校活动。在校友返校大会上,学校以庄重而温情的方式,向热心公益、情系母校的校友们致以崇高敬意。校领导为王慰卿校友颁发捐赠证书,对仁才教育捐赠设立安多藏区“若·星空”研究生教育支持项目、支持首都师范大学教育事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

▲首都师范大学向仁才教育颁发捐赠证书

11月6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2025年研究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暨校友捐赠仪式隆重举行,王慰卿校长再次受邀参加。在捐赠仪式上,王慰卿表示将在未来五年持续捐赠支持研究生在以若尔盖为代表的安多藏区社会实践项目,推动研究生社会实践工程更好更快发展。他还以“老学长”的身份寄语学弟学妹,要以社会实践为契机,让青春的理想主义继续燃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随后,校党委王大广副书记为王慰卿颁发教育贡献奖牌。他在讲话中,向心系母校、慷慨捐赠的王慰卿致以衷心的感谢,并勉励首师大研究生以“理想信念”为舵,做听党话、跟党走的追光者;以“挺膺担当”为桨,做敢冲锋、善作为的实干者;以“团结奋斗”为帆,做能协作、肯奉献的同行者。

▲王大广副书记为王慰卿校友颁发教育贡献奖

二、共襄善举,从校友到教育同行者

这场跨越千山万水的公益帮扶,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初心使然,信念所至。

王慰卿,曾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94级本科生、1998级研究生。学生时代,他曾作为校辩论队中的一员,出征新加坡参加1997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在这次辩论赛中,首都师范大学代表队夺得亚军,而王慰卿本人则凭借出色表现,荣膺该届赛事的“全程最佳辩论员”称号,展现出首师大学子的思辨风采与家国情怀。首师大七年的求学经历,不仅塑造了他深厚的学养与人文底蕴,更铸就了他坚定的理想与开阔的格局,让他无论身处体制内外,还是投身多元教育实践,始终坚守育人使命,将“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信念融入血脉,化为行动。

▲王慰卿(左二)在校期间参加国际大专辩论赛

并获“全程最佳辩论员”称号

仁才教育与首都师范大学的渊源,远不止于此。多年来,双方始终保持着紧密深厚的互动。仁才汇聚了众多在基础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教师,其中不乏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这所被誉为“首都基础教育师资摇篮”的优秀人才,他们将扎实的专业素养融入教学一线;仁才每年都有考入首师的学子,在师范教育领域续写求学篇章;同时,仁才也积极接收首师大毕业生来校实习,助力青年学子在真实教学场景中锤炼本领,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正是这种双向奔赴的教育互动,构筑起一座坚实桥梁。此次仁才参与“若·星空”项目,不仅是一次公益的携手,更是一场教育初心的回归与同行。从此,校友与母校不再只是个人情感的联结,更是教育者的使命同担——共襄善举,步履所至,皆是星河!

三、仁心育才,守护高原教育星空

教育者,当以仁心育英才,勇担时代使命。

仁才深知,教育的真正力量,不在于一时的资源输送,而在于是否能点燃希望、唤醒潜能。仁才也相信,当更多教育者愿意为那片“星空”添光加彩,教育的温度与力量,终将跨越山海,抵达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灵。

初心如磐,星火不灭。让我们携手同行,在若尔盖的蓝天下,守护那一片教育“星空”!



责任编辑:Linda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华财经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